主页 > 情感 > 河南国资委李涛:践行"四个三"助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近年来,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大面积亏损,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安钢集团”) 一度亏损高达35亿,被业内称为“亏损大王”, 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李涛于2013年临危受命,赴任安钢集团董事长时,全体职工群众失去方向,看不到希望。企业能不能保住,几万职工还能不能有口饭吃,如何走出困境,成了李涛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安钢集团严重失血,已经没有能力靠物质激励去振奋精神、激发活力的背景下,李涛在实践中找准党建工作与国企改革发展的契合点,逐步摸索出“四个三”的党建工作法,不但使安钢集团解危脱困,还推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2015年,安钢集团在行业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做到了不减产、不减薪、不减人;2016年,安钢集团一举实现了扭亏增盈,受到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同年10月,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上,安钢集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地方国有企业,作了“四个三”党建工作法经验介绍。 9月19日,记者就李涛主任在安钢集团任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期间,探索和总结的“四个三”党建工作法,及履职新岗位后对国企党建工作的研究进行了专访。 记者:李主任您好,谢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结合当时安钢集团在面对巨大困难时,您在推动“四个三”党建工作法形成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李涛:2013年5月,我先提出了“三个讲清”,即讲清形势、讲清任务、讲清责任。在当时,安钢集团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使每个安钢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先弄清形势,明确任务,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如果方向不清、目标不明、责任不压实,几万人如一盘散沙,是不可能突出重围的。所以在当时的那种情况,只有坚持“三个讲清”,才能坚定脱困转型的必胜信心。 “三个讲清”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什么时候都要讲清形势,严峻的形势要讲,形势好一点也要讲,要提醒大家、警醒大家,增强紧迫感要讲形势、增强信心也要讲形势,三者有其内在逻辑,形势明确以后讲任务,任务明确以后讲各自的责任和担当,三者层层递进。 2016年3月,市场形势出现好转,我们及时警醒自己,不被眼前的短暂繁荣所迷惑,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防止重复昨天的故事。 “三个讲清”开展半年后,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我们提出了推进“三个转变”。一是转变观念。立足行业发展新常态,从“生产啥卖啥”转变到“客户需要啥生产啥”。 二是转变模式。在行业内首创“板块+ 专题”运营模式,在营销人员中实行“底薪+ 提成”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营销活力。 三是转变作风。两级机关人员每周开展义务劳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解决问题到现场、检查落实到一线。“三个转变”有其内在逻辑,三者环环相扣。
“三个转变”也是动态的,要与时俱进,始终踩着时代的节拍。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相继提出“三个讲清”和“三个转变”之后,企业党委到底管什么?成了大家共同思考、希望明确的问题。 反复思考后,我提出了“三个管好”: 一是管好党员,建强组织。强化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每年组织8000多名在岗党员亮身份、守承诺、做表率,开展重大课题攻关263项,建立党员责任区695个、先锋岗1120个。让党员在解危脱困中树形象、做贡献。全国最美青工—炼钢炉长吕亚,把钢铁料消耗降到国内同炉型第一,并创造“石灰石代替石灰造渣炼钢法”,每年降低成本近2000万元。 二是管好人,带优队伍。发挥党组织在选人用人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做好“双培养”工作,把320余名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把550多名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 三是管好思想,凝聚人心。坚持以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中夜班津贴、开展全员体检、帮扶困难职工等,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前面三个“三”,是伴随或者说适应安钢集团脱困转型的现实需要而逐步产生的,第四个“三”即“三个体系”,则是为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特意构建的,这是我2015 年提出来的,我们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现代企业制度优势结合起来,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体系。决策体系,以董事会为主导,核心是科学、民主。党委对涉及企业深化改革、解危脱困、转型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发挥把关定向作用。执行体系,以经理层为主导,核心是高效、有力。团结带领党员、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推动脱困转型各项任务有效落实。监督体系,以党委为主导,核心是及时、有效。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监事会、审计、工会等监督作用,实现对领导班子、生产经营关键环节、重要领域的监督全覆盖。我们通过探索“四个三”党建工作法,使干部职工在最困难时期,依然保持坚定的信心、高昂的士气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并转化成挺过难关、浴火重生的巨大力量。 可以说,安钢集团“四个三”党建工作法是在实践中一步步总结、提炼、归纳、完善的,起缘于安钢集团生存保卫战的现实需要,根植于安阳钢铁深厚的党建工作基础,产生于安阳钢铁生产经营的生动实践。 2015年钢铁行业严重困难,钢材卖不过白菜价,许多企业纷纷减产,减薪减人,安钢集团不仅实现了“三不减”,而且还在2016年,一举实现扭亏增盈,企业基本走出了生存危机。 2016年10月11日,安钢集团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地方国有企业,在全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介绍了“四个三”的党建工作经验。 记者: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四个三”党建工作法的探索与实践,您在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上都有那些深刻体会? 李涛: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关系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巩固,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国有企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总书记说的很明确,要坚持两个“以一贯之”,即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以一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以一贯之。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融合,这是国有企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是对下一步开展工作的具体要求。 其次,坚持党的领导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这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当前,国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坚持党的领导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在政治上引领、在文化上指导,在经营和发展上服务,利用企业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党建思想有效融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各项细节中去。 这些“精神产品”连同企业的物质生产,共同构建了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执行逻辑。实现党的领导与企业文化高度融合,与其说是融合,不如更直接地说是要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拥有持久生命力中更有作为,起更大的作用。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和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这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与服务等经济活动的营利性组织,企业通过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提供满足社会公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服务,在市场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所有者,及企业所服务的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与效益,所以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偏离企业的生产经营,在这方面党组织与股东的价值取向是高度一致的,是完全能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高度融合起来的,党组织要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记者:您刚才谈到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就必须要有基础保障,请问您认为这个“基础保障”该如何构建? 李涛: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要有基础保障,这个基础保障我们可以梳理成“五个一”,即为设置一个机构、带好一支队伍、打造一个阵地、明确一套制度、安排一笔经费。 一是设置一个机构。要按照精干、高效、协调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合理设置党的工作机构。省管企业要设置专职副书记,有条件的要推行人事管理和基层党建一个部门抓,分属两个部门的要由一个领导管。 在坚决防止以改革为名撤并党的工作机构的同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干高效,只要党的工作有人干、能干好,不要求上下机械对照,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群工部等设置一大堆,不是机构越大越多越好,前提是工作有人干、有人去落实、有人去推动,机构人员一大堆,工作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损害党组织形象。 二是带好一支队伍。党务工作人员是我们做好党建工作的基础骨干队伍,既要配强党务工作人员又要爱护好、使用好他们。 在配备上,党务机构工作人员编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党员人数科学设置,之前我们存在这种情况:规模挺大、效益挺好的省管企业总部,只设置一个党群工作部门,具体工作人员也只有一两人,这仅有的一两名同志呢,身上背负着党建、宣传、统战、信访、综合治理甚至计划生育等各种工作,每天仅应付材料上报都忙不过来,还怎么有精力抓好党建呢? 在管理上,要将党务工作人员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体系,确保与同一层级经营管理人员同考核、同待遇、同奖惩,在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同生产经营岗位同等对待。在使用上,要畅通党务工作人员晋升渠道,建立党务工作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机制,使党务工作者有干劲、有盼头。同时要注重提升队伍素质,把党务工作人员列入企业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每年至少轮训一遍。 三是打造一个阵地。要有必要的活动空间和物质支撑,让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有场所、举行活动有设施、搞好服务有保障。 一方面,要注重场所建设,可以根据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建设规模适宜、设施配套、服务内容多元化,具备教育培训、日常活动等实用功能的服务场所。另一方面,要把阵地用好,打造党建阵地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让别人看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实用功能、突出党建阵地这个主体,让党员群众时时感觉到党组织的存在,让阵地时时发挥作用和功能。 四是明确一套制度。制度建设是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要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制度建设必须规范完善,从规范领导班子开始,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形成一整套的党内生活规范,在制度的规制下,既做好规定动作,又做好自选动作。 五是安排一笔经费。对于党建经费的安排,虽然目前没有正式的文件明确,但是有个大概的规定,即党建工作经费原则上按不低于企业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 执行,纳入企业管理费用税前列支。这里强调一下,党建经费要做到服务基层、倾斜一线,专款专用、使用规范,定期公开,接受监督。 记者:前面说的“三管”即管好党员、管好人、管好思想,其实都是侧重党的基层组织,那么在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发挥好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您认为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如何做到抓常、抓细、抓长? 李涛:我们国有企业的党组织都是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就是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在国有企业中说党组织管人,我们不能狭隘的认为是管企业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管党的基层组织,管党员,管思想,这是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和“魂”,我们把党支部或者说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抓。 抓组织建设。按照“四同步”“四对接”的要求,坚持党的建设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和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步开展,坚持做到企业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工作对接。 抓思想引领。始终抓好思想建党这个根本,要努力通过思想建设,为我们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任务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抓支部书记。要选好支部书记,坚持把最优秀的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把书记岗位作为选拔企业领导人员的重要台阶。同时更要压实党建责任,进一步强化支部书记抓党建的“主业”意识,使党建责任具体到人、具体到事、具体到项目、具体到环节,做到主体明确、有章可循。 抓党员队伍。在党员发展上,严把入口关,注重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建立对技术能手、青年专家等优秀人才的直接联系,引领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帮助他们在政治思想上成熟,不断壮大党员队伍。
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基础,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总结提炼我们省管企业党支部工作规范,完善成一套可供学习借鉴和普遍推广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要规范、完整,不能从制度设计上留“暗门”、开“天窗”;制度建设完成后,也不能“挂在墙上”成为摆设;也不能“顶在天上”认可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却不做具体细化和深入,只是按照上级要求,比葫芦画瓢,依图纸出样,导致不接“地气”、无法操作。同时还要确保制度刚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起来不能“弹在棉花上”成为“橡皮筋”。 当然, 一切要坚持以人为本。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党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能不能接地气,有没有可操作性,会不会有效果,脱离了人就是无本之木。所以,无论是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推动过程中,还是在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时刻牢记要靠人去做,要做人的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要认识到,打造一个优秀企业,要真正使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脱胎换骨的变化,最终是靠人,靠我们的队伍。但每个单位面对的群体是不一样的,要区别各自的群体,以人为本才能找到针对性,才能对自己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三讲”、“三转”、“三管”,才能推动工作创新。 记者:最后,请问李主任通过“四个三”党建工作法的经验,您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努力探讨和实践的方向在哪里? 李涛:我认为,继续努力探讨和实践的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此坚定不移。但是怎么建设我们一直在实践和探索,国企的改革发展是这一实践和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但是怎么完善和改进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在进行实践和探索。党要与时俱进,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也是这一实践和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实践和探索的方向始终是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